为什么满族人的母语满语逐渐消失,清朝结束才110多年。
满语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民族语言,曾经是清朝官方语言,也是满族人的母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满语逐渐失去了它的使用者和影响力,现在只有极少数人在使用。
故宫牌匾
如今满族人数量依然庞大,2021年,我国满族人口数量约为1043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二位,所有民族中位于第三位。
即使有如此庞大的满族人口,却没听到哪一个满族人会说满语的。小编同学中也曾经有不少满族人,但是没有一个人懂满语。
满语文字的诞生可以说有一点晚,在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母借来创制满文,也就是清兵入关之前满语才有了文字。
清兵入关
满族人刚有了满语文字就要入关面对汉人文化的冲击同化,一开始就预示了满语的结局。
可是,清朝从1912年结束到现在才111年,满语人的母语满语为何几乎消失?
1043万的满族人,绝大部分人将满语抛弃不用,是为什么?
这么多满族人却没能将自己的母语好好传承下来是为什么?
原因一:汉族人的同化
满文和汉语对照的清朝圣旨
众所周知,曾经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或多或少的都被汉族人同化了。
汉文化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博大精深,一直都传承保留的非常好。清朝满族人要想治理全国,就不得不学习、借鉴汉族人的文化。
以至于清朝后期,皇宫内外通用汉语,现在还有留存的一些影像,清朝末年的皇帝溥仪、格格都说一口京味普通话。
满文和汉语对照的清朝圣旨
其实,早在雍正的时候,满语使用就不太多了。所以,满语的消失并不是清朝结束才开始的。
原因二:历史变迁
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满族人的地位和权力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清朝八旗兵
清朝灭亡后,满族人逐渐失去了他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优势,这导致满语的使用者数量不断减少。
原因三:文化交流
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满语受到了其他语言的影响,但同时也在其他语言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满文书籍
如今汉语里不少词汇都是满语音译过来的,我们熟知的这些词有:
埋汰(脏)
嘎哒/疙瘩(地方)
个应(gè ying)(使反感)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呵斥(hē chì):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意为“责备”。
八旗兵
磨蹭(mò cuo),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咋呼(zhà hu):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胳肢(gé zh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邋遢(lā tā):来源于满语lekde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
其实,还有很多汉语词汇和满语有关,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清朝地图
这种语言的融合和混合导致满语的使用和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原因四:满族人虽然人口数量多,但居住并不是很集中。
满族人并不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民族那样集中居住,这也不利于满族维持自己的民族习惯。
总之,满语的消失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满语正在逐渐消失,但仍有一些人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这种语言,以便后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自己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