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在哪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地名为水流交汇之意,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时间:2024-07-23 09:48:00

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昌都市古称“康”或“客木”。总面积 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73万人。辖卡若区、丁青、洛隆、边坝、贡觉、左贡、察雅、江达、类乌齐、八宿、芒康等11县(区)。

一、历史沿革

1、元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地。明属朵甘司行都指挥使司辖区。清为康、卫、藏、阿里四部中的康区(曾译喀木)辖地。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将昌都(曾译察木多)地方敕封给昌都寺(全称昌都绛巴林寺,又译昌都向巴林寺)帕巴拉呼图克图诺门汗为食邑地。雍正五年(1727年)将今昌都地区及金沙江以东划归四川治理。

2、1914年为川边特别区辖。1928年归西康省(1955年撤销)管辖。解放前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曾设“昌都总管”(一译朵麦基巧,又译都麦基巧,还译多麦基巧)。1950年和平解放,设立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1956年划归西藏自治区辖。1960年设昌都专区,1970年更名昌都地区。2014年10月,撤地设市。

二、地名来历

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

三、风景名胜

1、小恩达遗址。是今考古界近年发现的西藏地方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因位于昌都镇的小恩达村附近而得名。小恩达遗址海拔3200米,面积为10000余平方米。经1986年调查并部分考古试掘,发现有大型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和木炭渣等遗存。据推测,年代与卡若遗址相近,文化特征与卡若遗址的文化特征基本一致,距今约4000多年。

2、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的四级台地上,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的。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该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最高水平。强巴林寺不仅是康区最大的寺庙,而且还堪称康区文化艺术宝库。

3、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加卡若村。东靠澜沧江,南临卡若水,海拔3100米。此遗址是于1977年由昌都水泥厂工人在施工中发现的。这个西藏首次发掘出来的规模较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占地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据说被考古界和古人类学研究者公认为西藏的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