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失语者“解码”,能识别情绪,脑机接口十大成果发布

时间:2025-03-31 19:45:00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3月31日,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在京举办。植入人脑对疾病导致失语的患者进行中文“解码”,植入颅骨精准捕捉神经电信号帮患者恢复腿部运动,全球首个脑电大模型对情绪进行识别……论坛上,2025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发布,展现了我国在这一前沿产业上的创新活力。

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由中国信通院和脑机接口产业联盟联合发布。据悉,为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化进程,鼓励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相关单位自2025年春节后开始启动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征集工作,截至3月,收集到40多家单位成果申报。基于学术创新性、产品合规性、临床突破性、生态共建性四大评选原则,最终10项创新成果脱颖而出。

在十大成果中,有的是科研院所与企业携手共创的硕果。“北脑一号”正是源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与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的联合创新。“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完成了128通道微型、无线、低功率全植入系统研发,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针对脊髓损伤、脑卒中等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开展精细运动解码,以及渐冻症等导致的失语开展中文语言解码,进行临床验证。

高校成为脑机接口创新的活跃地。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三合一”颅骨植入式脑脊接口微型设备入选十大成果。这一首创的“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通过4小时微创手术,经颅骨微孔植入直径仅1毫米的柔性电极,创伤面积可缩小90%。借助AI算法,这一微型设备可毫秒级解析信号,精准捕捉0.1微伏级神经电信号,实现下肢肌群控制准确率达92.7%,术后24小时患者就能恢复腿部运动。同样入选的还有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基于混合现实的脑机接口系统,通过集成混合现实技术与脑机接口,实现对四足机器人的高效、稳定控制,并适应多种复杂场景。

科创企业也活跃在脑机接口创新的前沿地带。上海零唯一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脑电大模型LaBraM,是全球首个脑电大模型,其在情绪识别等多个任务上,表现远优于传统模型。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可充电方向性蓝牙可感知脑起搏器,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神经功能性疾病。

除了发布十大成果,本次论坛上还启动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全面战略合作、揭牌脑机接口联合创新中心,以及签约成立脑机接口临床应用场景平台,邀请科研院所、科创企业和医院等多方,为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形成产学研合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赵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