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 | 冬奥“前哨战”落幕 中国队想在米兰“夺牌”面临多重挑战

时间:2025-04-07 13:41:00

北京时间4月7日凌晨,2025年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收官日的比赛在加拿大穆斯乔打响。中国男队不敌加拿大队,最终获得本赛季世锦赛第四名。而无缘决赛,让他们参加2026年冬奥会的梦想还需要继续等待。

此前,年轻的中国女队通过夺取世锦赛季军,确保了冬奥会的参赛名额。

在2024/2025赛季步入尾声之际,这两支队伍都取得了突破:女队时隔14年重返世锦赛领奖台,男队则创造了17年来的世锦赛最好成绩;队伍整体和队员个人都有了明显的成长。

中国冰壶的冬奥会历史最佳战绩是2010年女队在温哥华夺取的铜牌。而面对米兰冬奥会,整体竞争形势更为激烈。

对中国冰壶来说,这届冬奥会必将是一段怀抱希望但注定艰难的旅程。

2024/2025赛季是米兰冬奥会前最后一个完整的冰雪赛季,堪称“冬奥前哨战”。

这个赛季,全球冬季项目的运动员和运动队既要争夺冬奥资格,又要挖掘最大潜力,力争在米兰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这个赛季,中国冬季项目有突破,有奋斗,有遗憾,也有失落。那么,中国选手想在米兰夺牌要克服哪些困难和挑战呢?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取的15枚奖牌(包括9枚金牌)分布在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以及钢架雪车等项目上。

本赛季,中国运动员在钢架雪车上就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世界杯温特贝格站比赛,在北京冬奥会获得女子项目第四名的赵丹,搭档林勤炜夺取了中国首个混合团体项目的世界杯冠军。另一对中国选手黎禹汐/殷正还获得了季军。

而想要在这个堪称“冰上F1”的项目里取得好成绩,对米兰冬奥会比赛场地的了解和适应将对中国队形成最大的挑战。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是中国的夺牌“大户”,总共获得5金3银,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其中,谷爱凌、苏翊鸣、徐梦桃、齐广璞等冬奥冠军都是多枚奖牌获得者。

但是,冬奥会前如何保持主力状态并防止伤病成为了“大户”的主要课题。

本赛季,尽管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的世界杯里仍然具备统治力,坡面障碍技巧也曾夺冠,但她深受肩部和脚踝等伤病困扰,下半赛季基本荒废。

苏翊鸣同样如此。再加上竞争对手长谷川帝胜(日本)、马特奥利(意大利)等人在难度创新上施加的压力,他的主项单板大跳台本赛季表现乏力。

不过,苏翊鸣调整策略,在单板坡面障碍技巧夺取了中国首枚世锦赛银牌,展现出全面性。

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本赛季专注“以老带新”,世锦赛前一直状态火热。但在世锦赛上,多位选手出现失误,最终只有徐梦桃在女子项目上获得第四名,混合团体甚至没有进入决赛的第二轮。

不过,在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上,中国的亚冬会首金得主李方慧和英国的阿特金并列本赛季世界杯总冠军,世锦赛以0.5分之差,遗憾摘银。

杨文龙本赛季首夺世界杯单板大跳台的分站冠军,虽然世锦赛表现平平,但他若能保持稳定性和难度上的持续创新,有机会和苏翊鸣形成双保险。

空中技巧,也有陈梅婷等新秀涌现。

由此可见,要应对挑战,中国的这些夺牌项目在冬奥会前最积极的信号来自新人的崛起。

本赛季,受到最大冲击的是中国传统优势的冰上项目。困难,主要来自运动项目的发展和竞争格局的改变。

短道速滑是中国夺取冬奥金牌、奖牌最多的项目(12金)。

但近期,荷兰、比利时、匈牙利等欧洲队伍全面崛起。本赛季,传统强队加拿大又在世锦赛豪取6金;中国队只拿到1银1铜。

具体到小项,中国的女子个人项目如今很难登上领奖台,面对欧洲和韩国的强手已经缺乏竞争力。

男子个人项目受制于主力如林孝埈、刘氏兄弟、孙龙等人的身体和状态,以及项目自身不确定性极强的规律。

中国队现阶段重点聚焦的接力项目,在本赛季各项赛事里都暴露出选手心理不稳定、容易失误等问题,亟待分析和总结。

速度滑冰在“冬奥前哨战”里也迎来了美国选手斯托尔茨这样“霸主”级别的新星崛起,从冬奥冠军高亭宇擅长的短距离到宁忠岩擅长的中长距离都形成了压制。

而曾为中国夺取两枚冬奥金牌的花样滑冰,本赛季更因为新老交替导致的人才断档,至今只获得男单一张冬奥门票,其他小项能否去到米兰都需要今年9月的落选赛来决定。

目前,中国代表团米兰冬奥会的参赛目标已经确定,那就是力争刷新“境外参赛最好成绩”。

此前,中国冬奥会的“境外参赛最好成绩”是2010年在温哥华获得的11枚奖牌(包括5枚金牌)。

从本赛季这场“冬奥前哨战”观察,中国的夺牌潜力依旧很大(惊喜或许会来自滑雪登山这样的新增大项),而要转化为现实,挑战依旧很多。

记者丨彭延媛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江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