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了个白菜,突然过敏性休克?

时间:2025-04-12 16:3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炒个大白菜,史阿姨(化名)竟然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被送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急诊科。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炒菜的油烟可能诱发肺癌,但炒菜竟能炒出过敏性休克,或许大家还是头一回听说。

不过,最终医学专家团队抽丝剥茧,“真凶”终于给找到了,也解开了大家心头的疑惑。

两次炒白菜

一次全身皮疹,一次昏死过去

64岁的史阿姨是陕西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在绍兴诸暨工作,女儿则嫁到了杭州。这两年,史阿姨和老伴半年住杭州、半年住诸暨,帮一双儿女烧饭、带孩子。

老伴接送孙子、孙女上学,围着灶台转了30多年的史阿姨则成了做饭的主力。

前段时间,史阿姨在诸暨儿子家中做了一道炝炒大白菜后,短短几分钟内,她的前胸和脸上就冒出一片片红色的疹子,双手痒得恨不能剁掉,接着出现了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急诊科。

医院供图

当地医院考虑史阿姨发生了过敏,在予以抗过敏的对症治疗后,她的情况有所好转并顺利出院。

但不久后,史阿姨在厨房炒大白菜时,再次双手发痒、前胸和脸上大面积发出红色皮疹,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我妈给我打电话说胸口发闷、喘不上气、全身都没力气,让我赶紧回家!”儿子回忆,电话讲到一半就出现了忙音,还好工作单位离家只有步行5分钟的距离。他赶回去一看,史阿姨已经面色惨白,昏死过去。在等待120急救车时,史阿姨甚至出现了大小便失禁。

当地医院诊断史阿姨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好在送医及时,医生迅速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处理。

经过3个小时抢救,史阿姨才逐渐苏醒过来。醒来后的史阿姨腹痛难忍,并且排出黑红色糊状的血便。

过敏性休克是过敏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再加上伴有消化道出血,当地医院觉得史阿姨“问题棘手”,建议立即转诊到浙大一院进一步诊治。浙大一院庆春院区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陆远强带领团队接诊了史阿姨。

罪魁祸首不是食物过敏

“真凶”可能另有其物

“过敏性休克十分凶险,像暴风骤雨般迅猛,数分钟就能达到病情高峰,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有可能很快死亡。”有着30余年抢救经验的陆远强解释,过敏性休克在所有休克(如出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中最为凶险,发展速度极快。

在他接诊的数千例过敏患者中,有的发病前几分钟还是“好好的一个人”,但因为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在家里或者在送医抢救的路上,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心跳停止而死亡。

围绕史阿姨的病情,消化内科、变态反应(过敏)科、心血管内科的专家前来急会诊,并进行了多学科讨论(MDT)。在对史阿姨完善胃肠镜检查,并进行消化道止血后,变态反应(过敏)科专家建议她康复后进一步完善总IgE和食物专项过敏原IgE的检查,彻底查清过敏来源。

“家里人最喜欢吃我做的醋溜白菜,可我这两次严重过敏,都是在炒白菜时候发生的,该不会是对白菜过敏吧?我都炒了几十年白菜了!”经历过两次惊心动魄的过敏,史阿姨精神高度紧张,忍不住疑神疑鬼。

急诊科主治医师童娅玲仔细追问后才进一步得知,最近这一年,史阿姨因左侧膝盖半月板损伤,左腿时不时会隐隐作痛。春节前后,她听老姐妹们介绍说,家乡有位退休的医生,开出的几种治腿疼的药非常管用。于是,她委托老家的朋友,帮她开了3种不知名的白色药片和另一种胶囊。

据史阿姨回忆,腿不疼时,她没有服用这些“药物”。但两次严重过敏之前,她都因为左侧膝关节肿痛,而服用过这4种来源不明的“药物”,而且,刚吃下去几分钟后,就开始过敏。至于是哪4种“药物”,史阿姨根本不知道名字,她只是一味和医生说:“老家的朋友们腿疼,吃这些药都说管用,都说好!”

过敏意外每天发生 这些急救措施请务必牢记

鉴于史阿姨没有随身携带当时吃的4种“药物”,专家的“破案”被迫戛然而止。

“不排除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发生了药物过敏!而且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二次过敏往往比第一次过敏更为严重!”童娅玲解释,临床常用的一些非甾体抗炎药确实能达到缓解疼痛、减轻炎症的目的,但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而医生要根据患者有无过敏史、具体病情、年龄、体重及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考量后才能给出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的指导。像史阿姨这样听说某几种药物效果好,在没有经过面诊,也没有咨询过正规医生、药师的情况下,就让亲友代开药,这种随意用药的做法万万不可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