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安寺青砖黛瓦的街巷中,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穿梭于王兴记、三凤桥、穆桂英等老字号门店,了解老号品牌发展历史,工艺传承、产品创新等情况。他们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传承与创新—餐饮老字号品牌转型与发展”实践团的成员,依托学校数字营销、新媒体营销等专业优势,历时六个月,对本地20多家餐饮老字号开展深度调研,探索职业教育赋能传统品牌转型的新路径。

探访三凤桥:对话市场总监,解码品牌年轻化
在无锡三凤桥中山路总店,团队与市场总监张健展开座谈,张健女士详细介绍了三凤桥从1927年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探索。“我们正尝试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吸引年轻消费者,但如何平衡传统工艺与现代经营模式仍是挑战。”张健表示。团队成员结合新媒体营销、数字营销等专业知识,提出“非遗技艺+场景营销”的建议,如开发AR互动体验,让顾客扫码了解酱排骨制作工艺。

走进王兴记、穆桂英:探寻小吃背后的文化传承
在王兴记,团队品尝了招牌小笼包并实地观察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小笼包制作技艺的标准化流程,“小笼包的褶子必须18个以上,皮薄馅大,汤汁饱满,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在刚进入行时,为了一笼小笼包每个形状都一致,学徒甚至用卷尺去量每个小笼包的头部和底部周长,以确保每个小笼包尺寸一致。”一边观看示范,一边倾听无锡小笼包的历史,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王兴记品牌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团队据此提出“小笼包制作工坊体验”方案,建议结合旅游推广,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在穆桂英美食,团队调研了传统糕团的现代化生产流程,了解了手工制作玉兰饼、青团的过程。“年轻一代对传统糕点的认知度在下降,但通过文创包装和线上营销,我们看到了新的机会。”团队成员陆同学说。

探秘二泉楼老菜馆:挖掘梁溪脆鳝的“出圈”潜力
在二泉楼老菜馆,团队重点调研了无锡传统名菜“梁溪脆鳝”。厨师长现场烹制脆鳝,并介绍其“一炸二卤三收汁”的独特工艺。团队发现,尽管这道菜深受老无锡人喜爱,但在年轻群体中知名度有限。为此,团队建议结合短视频平台,推出“脆鳝制作挑战赛”,并开发便携装产品,适应快节奏消费需求。

党建引领专业实践,助力老字号餐饮企业焕发新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探索“党建+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实践。此次“传承与创新—餐饮老字号品牌转型与发展”团队的调研实践,既锤炼了学生的数字化营销技能与创新思维,更强化了他们的政治素养与家国情怀。调研结束后,团队将整理数据,形成《无锡老字号餐饮品牌创新发展报告》,涵盖数字化营销、非遗技艺传承、供应链优化等建议。指导老师杭老师表示:“学生们的实践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也为地方老字号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无锡市梁溪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对此次调研给予高度评价:“高校团队用年轻人的视角和专业能力,为老字号注入了新活力,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值得推广。”未来,团队计划与餐饮老字号企业共建“老字号品牌创新实验室”,持续助力无锡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讯员 孔喆 陆佳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丁波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