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沙崖上那些黑点,是不是咱们的‘老朋友’又回来了?”“何止是回来,崖壁上都快住不下了,它们肯定是把亲戚朋友都带来了!”4月23日,在石家庄市正定县054县道滹沱河交通桥东侧的沙岛上,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开着玩笑,镜头齐刷刷对准崖壁。
究竟是哪些“老朋友”回来了?
“当然是崖沙燕,终于等到了。”石家庄摄影爱好者高晓辉告诉记者,这几年滹沱河畔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崖沙燕也越来越多,今天他特意循燕而来。记者看到,在高晓辉的镜头里,褐羽翻飞的鸟群划出灵动的弧线,它们俯冲、悬停、轻啄,在松软的沙崖上雕琢出蜂窝般的巢穴。
“这是滹沱河生态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石家庄太行野生动物救护站负责人高玉喜介绍,今年4月初,他和同事就在滹沱河沙岛监测到约3000只至4000只崖沙燕回归,数量比往年有所增长。
崖沙燕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对栖息地水质及食物链完整度极为敏感,其大规模聚集繁殖印证了滹沱河生态系统的显著提升。“不过现有沙岛承载力接近饱和,部分崖沙燕可能会寻找新繁殖地,我们将持续跟踪种群动向,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高玉喜说。
随着石家庄对滹沱河沿线实施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这里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滹沱河(石家庄市段)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如今,滹沱河水质实现跨类提升,水生动物显著增多,有乌鳢、黄颡等各种鱼类39种;每年在滹沱河迁徙停留的鸟类达200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增至14种,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青头潜鸭”也频频前来“打卡”。
“崖沙燕5月至7月繁殖,6月底7月初携小鸟南迁。”高玉喜指着沙壁上忙碌的鸟群说。当最后一只雏鸟长大后振翅离巢时,河岸的芦苇将迎风摇曳——这条母亲河,正用汩汩清流讲述着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故事。
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图照进现实,一条河的复苏,便是整座城的诗意重生。
来源:石家庄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