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家乡瞧“三新”

时间:2025-05-03 12:58:00

游人如织,场面火爆,拥挤处,游人不得不斜肩而行……这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今年五一假期红色旅游的红火场景。

“每天来研学的学生好几千人,游客也很多。”景区负责运营的副总经理闫纪锁说。大流量带动了文旅消费,今年五一假期不论是游客量还是旅游消费,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改革和创新是最大驱动力,我们利用景区红色文化优势和艺术团人才优势,通过打造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来引领文旅新消费,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红嫂家乡旅游区董事长李熙鹏一语道出答案。他介绍,景区内建设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等红色纪念馆,时间长了,展板式、解说式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改、不变,发展很难有突破。我们改变思路,做好红色纪念馆同时,在沉浸式演艺上下功夫,打造红色文化传播新模式,我们的创新与红色旅游市场新变化产生了化学反应,反响还是不错的。”

景区所在地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是“红嫂家乡”,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李熙鹏表示:“我们和县文化馆强强联合,成立了县文化馆景区分馆,并招聘了演员,成立了艺术团,这是机制上的创新,我们发挥这些演艺人才的特长,创作了多个沉浸式演艺节目。”

2021年,景区推出了国内首个沉浸式红色文献史诗情景剧《沂蒙四季·红嫂》。紧接着,打造了《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等10多个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院。去年,他们又推出了《重走支前路》等3个影视+旅游的红色行进式演艺节目,打造了一条红色沉浸式演艺链。

这些红色旅游新场景、新业态,以其在地性、沉浸式、参与性、体验性而迅速受到市场热捧,圈粉无数,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院演出形式,更是在全省推广。

红色沉浸式演艺链打造完成后,他们根据游客建议和需求,不断对节目进行打磨升级,“小院剧已经进行了多次升级,行进式节目有的已经升级到了4.0版本。游客非常喜欢这些节目,好多游客虽然多次参与体验,但每次仍然意犹未尽。”景区《沂蒙四季》艺术团副团长燕兵说道。

5月1日,河北省邯郸市志愿者组织服务人员陈利群,和儿子一起参与体验了红色沉浸式演艺节目后,连称不虚此行,“这种沉浸式体验非常有意义,比单纯的看展馆、听讲解好得多,孩子既体会到了老区人民抗战时期的艰辛,也感受了红色文化,接受了教育。”同样,来自临沂的初中学生焦衡超在观看了沉浸式情景小剧《跟着共产党走》后兴奋地表示:“前辈用10分钟时间创作了一首经典歌曲,说明他们的文化知识非常丰富。我要向他们学习,把自己的学习搞好,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红色演艺链形成的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不仅让红色文化活了起来,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变的需求,拉满了游客情绪价值,而且成为拉动旅游消费新引擎。“景区现在有旅游商品销售摊位近百个,商品种类100多个。既有手工艺品,又有文创产品,当地群众出产的土特产很抢手,煎饼和小吃也受到游客欢迎。”闫纪锁介绍:“数据上来说,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七成左右,营业收入增长近八成。接下来几天,游客量和旅游消费预计会有较大增长。”

为帮助商户更好地经营,景区从今年五一假期开始,实行了免除房租等鼓励措施,减轻了商户经营负担。在景区主街上经营沂蒙大煎饼摊位的孙建香,生意很是火爆,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有各种美食、饮料,而且还有数十种文创产品,“人多了,买卖也越来越好,你看,我新上了好多种商品,我们两口子忙不过来,便喊孩子和亲戚过来帮忙。虽然很忙很累,但很高兴。”

通讯员 郑树平 徐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