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路①:让设计师们去想象

时间:2025-08-22 11:14: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于志强

设计之路

取得土地后,我与同事们讲:“这个项目与香积寺一街之隔,我们需要做出一个好的建筑、匹配寺庙;一个好的项目,首先需要的是好的建筑师,我们要邀请设计过最现代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师来设计这个作品。”这需要时间去联络沟通,团队提出,是否利用这段时间先请国内设计师试一下,故邀请了浙江大学设计院和上海翌城建筑师事务所先行开展概念设计,从他们的设计探索中,我们感到从原有城市规划中跳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让建筑设计师们去想象

我们的国际设计师邀约得到了积极的回应,经过商谈,确定了6家境外事务所参与这个项目的概念设计,分别是美国Arquitectonica建筑设计事务所、英国TFP FARRELLS建筑设计事务所、西班牙 Nieto Sobejano 建筑事务所、法国 Moatti-Rivière 建筑事务所、德国 AGN INTERNATIONAL GmbH、荷兰 Cepezed 建筑设计事务所,浙大院全程统筹。

每家主设计师团队都到杭州实地考察项目,三个月后开始第一轮概念设计汇报,在听汇报的前一夜,可以形容“我的心在脑子里”,满心期待,听到一半,“我的心掉到地上”,团队提出是否要重新请设计师,我说要给他们时间,这7家事务所又做了第二轮、第三轮,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个期间,我们没有向设计师们讲我们的“想法”,我们也没有“想法”。

我们的想象

后退30米

听了近一年的汇报,我自己和团队仔细地去感受每一家的设计,也反反复复实地感受这个地块和周边的环境,和每家设计师团队沟通我们的想法,我讲到“我做这个项目的首要目的是希望成就寺庙,就是我们不能压他,把天际线让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后退。”我提出:“从我们的建筑线向后退30米,这30米空间规划高度为80米,我们只建9米、2层高。”我认为:“相对于寺庙15米左右的高点,这个高度与寺庙的关系是均衡的。”每一位设计师都告诉我,如果后退30米,可能没有办法完成项目的容积率,我也表态“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在容积率方面做出牺牲”。

“临近香积寺一侧从建筑用地后退30米,2层高的小体量建筑,创造出一个与香积寺过渡的“呼吸带”,在近人尺度上,产生了寺庙与现代建筑的均衡之美、和谐之美。人们走在丽水路,两侧的建筑体量相当,最大程度减少了高层建筑对寺庙或对城市道路的压迫感。一如贝聿铭在汉考克的设计为避让教堂日照而收窄平面,我们选择将天际线还给寺庙。”————浙大院建筑师王昕洁

这个时代的建筑

“我们希望这个新兴建筑群是一组最现代的城市建筑雕塑,匹配寺庙价值,我们也希望这个项目是精品中的精品,与有着千年历史的香积寺交相辉映。”,“每个时代都有代表这个时代的建筑记忆,我们认为,当今时代的建筑形式是现代、当代,我们这个建筑群是‘这个时代的建筑’,与传统和当地的环境对话。”

紫气东来

2014~2015年时,香积寺的正南方被城中村和居民楼所堵、西侧被运河间隔、北侧为五十年代初的国家厂丝储备仓库所断,我们的地块在寺庙东侧,“如果我们做一个很‘实’的建筑或围墙,寺庙将成为‘笼中鸟’”,我们项目东侧的长乐路是高等级路、地铁在长乐路下方,故将来的主人流是在这一侧,我们提出“希望项目成为寺庙的侧广场、做寺庙的衬托,为寺庙开气、引流——‘紫气东来’”。

“通过一年多的调研、讨论我们逐渐清晰,将大兜路历史街区的街区肌理及香积寺对称的布局吸收、重塑,使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肌理在项目中延展,我们采用开放街区式商业模式,与香积寺平行地敞开了4个视野通道;原城市设计和意向开发商设计,将80%土地用于住宅、20%土地用于建造高密度写字楼,我们将64%土地用于公建,36%土地用于住宅,最大限度将土地留给公共空间,留给市民。”——浙大院建筑师王昕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