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重构“青岛制造”价值链
以服务思维为驱动,制造业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和发展范式,构筑更强产业竞争力
前不久,专用轮胎“隐形冠军”青岛泰凯英成功闯关北交所,青岛轮胎上市军团有望再添一位新成员。然而,与其他轮胎企业不同的是,泰凯英并没有自己的工厂,它将主要资源投入设计研发环节,生产则依托代工完成,与苹果等全球科技公司的经营模式如出一辙。
以传统的眼光,泰凯英一定不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但如果用服务型制造的新视角来审视,泰凯英所代表的正是未来制造业进化的“新物种”。

特来电以充电网运营商的角色定位串联起充电桩生产制造和运营。
作为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通过将服务要素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重构企业商业模式的同时也重构制造业价值链。“服务”赋能之下,制造业正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样态,构建起新的发展范式。
青岛是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26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依托服务型制造的发展,“青岛制造”也开启了与青岛这座城市共荣共生的新叙事。
改写“制造”逻辑
未来制造业是何种模样?
效率更高的无人工厂、溢价能力更强的高品质产品、空空如也没有库存之忧的仓库……这些想必是所有企业的共同期盼。
服务型制造正是制造业解锁种种未来能力的答案所在。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有一个经典的观点:企业应以创造客户价值为核心。
这与服务型制造指向的逻辑异曲同工。如果说驱动传统制造的是生产制造思维,那么服务型制造的底层驱动力则是服务。生产制造只是企业洞悉用户需求、构建服务生态的一环而非全部。
制造业正在被重新定义和理解,由此也逐渐覆盖了外界对制造业企业的认知。在青岛,诸如泰凯英这类另类制造业企业的诞生,就是服务型制造快速演进,制造业被深刻改变的最好例证。
在服务型制造的逻辑之下,制造业企业不再是以工厂为标配、以产品为核心的生产制造单元,而是推动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用户之间形成紧密协作关系的生态组织。
比如同样采取委托代工模式的雷神科技,有着北交所“电竞装备第一股”之称,它以电竞全场景为牵引,构建“电竞”产业生态,开发配件、笔记本、AI眼镜等全系列电竞装备之外,还布局电竞酒店。
照明企业易来,聚焦家庭中的智能照明需求,凭借独到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打造了全屋智能照明解决方案,并依托照明天然具备的串联影音、安防、环境控制等场景的能力,进一步开拓智能家居市场。
在服务型制造的逻辑之下,制造业企业的成长路径也在被重塑。在服务生态思维的牵引下,企业对服务型制造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软件硬件”“产品服务”,而是把握产业和市场进化方向重构商业模式和运行方式。
新能源充电独角兽特来电,瞄准充电网蕴含的巨大商机,从成立之初就以充电网运营商的角色定位串联起充电桩生产制造和运营,目前已成长为国内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最多的充电网运营商,并在能源交易、车辆安全大数据等领域开展业务。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思普润,基于领先的生物膜水处理技术叠加以此为基础开发的智能控制技术,为客户提供污水“生化效率持续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目前每天有超2000万吨的污水经由思普润的核心技术处理达标后回归到自然水体中,占全国污水处理总量的8%。
越来越多由服务型制造所孕育出的全新制造业企业,不仅勾勒出了青岛制造业的价值新曲线,也为青岛持续拓展制造业新版图贡献了重要力量。
构筑全新竞争力
制造业底层逻辑被改写,产业竞争力由此被重塑。
全球手机行业有一个数据:苹果以约两成的市场份额收割了行业超八成的利润。数据显示,2023年苹果在仅服务业一项上就赚了851亿美元,利润率高达65%。在全球制造业都在面临“内卷”困境的当下,苹果公司如此的市场表现恐怕让无数制造业企业艳羡。
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高度依赖规模扩张和成本优势,当市场震荡、竞争加剧,很容易便会受到较大冲击。服务型制造则延长了制造业的价值链条,为产业开辟了价值新空间,从而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更具韧性。
青岛企业近些年在全球市场拓展中越来越游刃有余,正是青岛制造业凭借服务型制造构筑全新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侧面。
今年6月,凯度携手谷歌发布了最新的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在最受关注的前十强中,海尔、海信代表青岛企业拿下两席,同时也在字节跳动、小米、希音、阿里速卖通等一众年轻的新兴产业面孔中,为家电产业扛起了大旗。
家电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产业之一,将冰箱彩电卖到国外去早已“不算事儿”。海尔、海信引领意义更多表现在它们改变了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和位置。
海尔16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海信稳居百英寸以上高端电视市场“全球第一”,它们正一步步甩掉“物美价廉家电制造商”的标签,蜕变为“世界一流品牌”。
这背后的支撑绝非简单的出口生产能力,而是构建全球服务生态的能力。它们在全球建立研发中心,以更好洞察用户需求;它们广泛布局生产基地,以更快响应用户需求;它们积极开展体育营销,以缩短用户了解认知品牌的过程。
正如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曾表达过的一个观点,中国企业在更深度地融入全球供应链的进程中,会扮演“制造业组织者”的角色,它们以中国制造业资本在全球匹配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并重新组织全球制造业生产。
青岛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路径也进一步被开拓。
近年来,双星围绕轮胎全生命周期重构产业组织方式,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轮胎行业智能制造经验,还搭建了“服务4.0”“研发4.0”“工业4.0”相互融合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以此为加持,双星正在向全球轮胎行业输出技术和智慧。今年7月,由阿尔及利亚最大的轮胎经销商——阿拉伯哈吉橡胶轮胎与双星共同投资的“哈吉工业”轮胎工厂在阿尔及利亚奥兰省奥兰市奠基,工厂将采用双星先进的轮胎设计和制造技术以及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建成后将成为阿尔及利亚乃至北非规模最大、产品最全的先进轮胎工厂。
在服务型制造引领下,青岛制造业正在加快构筑竞争新优势。
塑造城市产业新格局
服务型制造打破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原本泾渭分明的界线,为城市重新理解并谋划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一座城市能级的高低取决于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因此降低制造业占比、提升服务业占比被视为城市产业格局进化的必经之路。但近些年,越来越多大城市遭遇产业空心化困扰,“守住”制造业占比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城市如何发展制造业、发展怎样的制造业?
答案同样在于“服务型制造”。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是GDP构成中最为活跃且支撑力最强的板块。而生产性服务业正是从制造业中“长”出来的,与服务型制造发展过程中所孕育出的价值链新环节不谋而合。
2024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迈上“万亿”台阶,离不开服务型制造的大力助推。数据显示,青岛生产性服务业2024年增加值达到5921亿元,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74.2%。
服务型制造意味着技术密集、创意密集、人才密集,这些要求的满足无一不需要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的支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心城区发展服务业、郊区发展制造业”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但未来这一模式将不再奏效,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面临再一次重塑。
事实上,全球知名大城市不约而同全力发展的都市工业,就是以服务型制造为内核的。
纽约曼哈顿深耕高级定制与奢侈品时装领域,贯通顶级面料供应、创新工艺研发、大师设计及全球分销等高附加值环节,成为纽约时尚产业的核心引擎。
伦敦格林尼治半岛所打造的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地带,已有超40家从事家具、时尚、数字工艺等领域的创意制造企业入驻。
东京大田区汇聚了超过4000家拥有高度工业技术的中小制造企业,依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单位土地工业产值达普通区域40倍。
青岛亦按照这样的思路,重新配置城市的产业资源要素,推动制造业更加合理布局,让制造业与城市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产城融合”。
今年6月,东华软件全国副中心产业园在崂山区开园,目标是打造智慧城市与信创生产研发高地。园区内以工业上楼模式建设了AI一体机等产线,同时打造“产业孵化—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体系,对上下游企业和本地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支持。
园区的落户运营与青岛在崂山区全力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密不可分。青岛在崂山区建设人工智能产业专业园区,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特殊需求,布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推动崂山区建设全区应用场景开放中心,每年开放一批应用场景、落地一批优质项目,构建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肥沃生态。
汽车是青岛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青岛大力推动产业从以生产制造为牵引走向以创新为驱动的全产业链布局。在这一过程中,青岛打破传统的汽车产业布局思路,在创新要素富集、对人才吸引力更高、更加贴近市场的中心城区布局多个具有研发属性的项目。
在崂山区,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去年6月正式揭牌,项目配备研发大楼及试制、试验车间等总计7万余平方米,打造国家级汽车科技孵化平台;在李沧区,魏桥新能源汽车管理总部、新能源汽车中央研究院等项目已落户。而二者此前的生产制造布局分别位于即墨和莱西。
如今,中心城区对青岛汽车产业高端化升级的意义正在显现。在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的赋能下,青岛建立起国内领先的商用车整车研发和试制能力,在“AI上车”、大模型应用等领域正在开展一系列具有前沿探索意义的创新研发。
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加速转型,既是未来制造业跃升的最核心命题,也是城市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的核心引擎。一直在服务型制造最前沿积极探索的青岛,正在努力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加快塑造产业新优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