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岭南人工智能、机器人新高地不仅将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还将对我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发挥重要作用。(金羊网资料图)
鹏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百亿亿次)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昇腾生态研究院,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粤字号”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欣欣向荣。
4月1日,记者从《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政策措施共12条,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等方面发力,将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和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活跃的创新氛围和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正朝着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的目标大步迈进。
从产业发展格局来看,广东已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在人工智能领域,高端算力芯片、底层架构、模型算法、创新应用等环节均取得了多点突破。昇腾910B 成为国内算力芯片主流产品,“鹏城・脑海”“混元”等通用大模型崭露头角,“WPS AI”成为国内首个协同办公赛道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智能无人机在山地、乡村及各类应急场景下实现物资运输,充分展现了广东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方面的强大实力。在机器人产业方面,不仅研制出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入驻国内大型企业工厂,还实现了多模态四足机器人、轮腿式机器人等系列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在机器人“本体” 硬件方面,成功实现谐波减速器、编码器、六维力传感器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成本降低超 50%,有效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可控能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自2018年以来,广东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连续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重大专项,累计投入省财政资金近14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近30 亿元,构建起多层面的科研攻关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撑。2025 年,广东省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涵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在内的“制造业当家”相关资金 262 亿元,进一步彰显了政府对该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同时,通过省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项目,投资额超23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活力。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广东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多方面发力,构建起全方位的产业支持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 等旗舰项目、重大专项,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给予配套奖励,创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最高给予 5000 万元资金支持,着力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然而,广东在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的征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虽然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部分高端芯片、核心算法等仍依赖进口;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还不够紧密,存在“孤岛”现象;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虽然广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但在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方面,仍面临来自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竞争;此外,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问题也逐渐凸显,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规范。
面对这些挑战,广东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整合产学研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业链协同,鼓励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持续优化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和留住全球优秀人才;同时,加强对新兴技术的监管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字加持科技赋能,打造岭南人工智能、机器人新高地。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广东凭借自身的优势和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有能力在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新高地。这不仅将为广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将对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金羊网 文/李红军)
编辑:李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