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趋势,探索出一条“信创底色、数智特色、迭代适配、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人工智能时代,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津电模式”。
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导向 擦亮“信创底色”
学校深入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依托天津作为全国信创与网络安全产业链条最全、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区位优势,以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水平专业群为龙头,构建形成“津电”信创网安专业布局。校企联合“卡脖子”关键技术应用攻关与战略人才培养,服务北斗“大国重器”自主应用。与麒麟、长城等信创龙头企业共建党支部,服务“自主可控”人才培养,以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主导,从标准应用、开发工具、系统使用、测试设备等方面全部实行国产化“闭环式”实践教学管理。获批工信部信创人才培养与评价基地等国家级培养基地8个。
以新质技术服务发展为需求牵引 点亮“数智特色”
学校以天津市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行动为牵引,“以群建院”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专业协同发展体系,设置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数字艺术、智能制造、数字经贸等五个数智化特色的二级学院。在支撑天津市智能科技主导产业方面,学校相关专业设置数量、在校生规模等位居天津市高职院校首位。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新型校园智慧大脑,围绕教育教学、师生发展、管理服务三个维度不断完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积极开发课堂教学智能诊断与评价工具。学校成功获批国家首批数字校园试点校、信息化标杆校,获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创新案例。
以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为核心基础 加速“迭代适配”
学校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了快速响应产业技术发展的“微专业”体系。汇聚高端智库,聘请一批行业高水平专家担任产业导师。实时更新迭代教师能力,与天津大学合作,对39名骨干教师进行2年人工智能专项培养,与龙头企业开展师资培训500余人次。自主培养一批“双师双能”教学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开展《人工智能数据服务》等26门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编写出版《深度学习技术应用》等8本人工智能专业教材。获批教育部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承建单位,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6本。
以支撑职教体系改革为行动主线 推动“融合创新”
学校牵头联合124家信创企业、院校及科研机构成立天津信创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天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大发展成效的数字展厅。牵头成立天津电子信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构建“产业园区+职业教育”模式创新发展新生态。与华为、麒麟、曙光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津电鲲鹏”等5个产业学院,共建10个创新型联合体校企合作微载体——新质工匠工坊。以“麒麟工坊”为代表,在全国高校推广形成157个育人示范场景,构建形成“产业园区+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新形态。
来源: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