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地方文化资源巧入课程

时间:2025-05-04 07:10:00

教师和幼儿用皮影讲故事。 幼儿园供图

文化的传承性和连续性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当前,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时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挖掘利用不足,学习碎片化、片段式;资源生硬地“塞入”保教活动,实施方法和开展形式单一;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育人机制不畅,家庭、社区参与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等。

齐鲁文化蕴含“仁者爱人”的伦理观、“格物致知”的实践观等育人精髓,与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深度契合,是幼儿心灵成长的“源泉”。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实验幼儿园坚持守正创新,构建了以“儿童性、具身式、协同化”为内核的实践模式,将地方文化资源巧妙地融入幼儿园课程。

1

基于“儿童性”资源挖掘原则

形成“五领域、七板块”内容体系

“儿童性”是指地方文化教育内容要“去成人化”,以契合幼儿年龄特征,链接五大领域学习的核心经验,回应幼儿即时的兴趣需要为追求。秉承“儿童性”原则,针对丰富多元的齐鲁文化资源样态,我们确立了“内涵分析—教育识别—童化转译—领域链接—主题童化”的资源筛选与转化路径,并将其分为“游”“塑”“品”“享”“话”“探”“玩”七个板块。

我们组建以教师为核心,包含专家、家长、幼儿多元社会身份,涉及齐鲁文化研究者、非遗传承人等多主体资源的收集小组,通过“收集、评估、调整”的程序,综合实地考察、网络搜集、生活体悟等多种途径,选择具有齐鲁代表性的儒家文化、礼乐文化、泰山文化、泉湖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13个文化专题,进行内涵分析。

我们对照政策文件以及幼儿活动特点,通过教研、家长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教育识别,运用绘画表征、观察倾听、儿童会议等方法进行转译。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学习方式与生活经验,让主题贴近儿童。把13个文化专题转化为积木搭建、戏剧表演、游戏规则、绘画表征等幼儿喜欢的活动与熟悉的经验,生成了寻寻访访“游”齐鲁、捏捏画画“塑”齐鲁、津津有味“品”齐鲁、玩玩赏赏“享”齐鲁、说说唱唱“话”齐鲁、钻钻研研“探”齐鲁、乐乐闹闹“玩”齐鲁七个板块。

2

以“具身式”学习为活动要旨

构建“1+4+N”实施路径

“具身式”是地方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施要旨,幼儿园活动实施应以幼儿身体参与为基础,让他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探究文化。由此,我们构建了“1+4+N”实施路径。

“1”即主题审议,师幼共商明晰方向,教师共审厘清情境脉络,家园共议保障基本条件。师幼共商,即围绕“五领域、七板块”内容,对齐鲁文化内容进行预选,达成共识,确定主题内容方向。教师共审,即对主题进行设计、论证、甄选和调整,对主题活动实施的脉络、内容进行设计和论证,以提高主题活动实施的质量。家园共议,即教师与家长围绕“幼儿生活经验、家园可提供的支持、可开展的家园活动”等开展共同讨论,为主题活动实施提供保障。

“4”即主题开展的4种核心形式,在环境中熏陶、在生活中体验、在游戏中创玩、在学习中探究。在环境中熏陶是将建筑、饮食、方言、艺术等齐鲁文化元素融入环境创设,以“五廊四室”为基本布局,打造互动性的齐鲁文化长廊,开设中华文化体验馆、小鲁班木工坊、泥塑非遗传承馆等文化场馆,让幼儿耳濡目染。在生活中体验是将齐鲁文化元素自然渗透于晨间活动、自主进餐等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运用角色扮演、榜样示范等具身化体验方式,让幼儿真切感受齐鲁文化的魅力。如:我们将齐鲁礼仪渗透于入园、离园之中,设置“礼仪小标兵”。在游戏中创玩是通过“兴趣点—问题线—材料面—支持体”四个步骤,挖掘和整理适切的齐鲁民间游戏,提供丰富的室内外游戏材料、游戏场地,创设多样的游戏机会,激发幼儿对齐鲁文化的充分创玩。在学习中探究是在幼儿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互动、探索、对话中寻找齐鲁文化融入主题活动的适宜时机与内容,通过“真实情境—任务驱动—对话合作—表征表达”的学习流程,实现幼儿对齐鲁文化的探究、融合、传承。如:“我是泉水娃”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泉、识泉、赏泉、讲泉,萌生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领会、运用、传播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N”即多元化的辅助形式。在上述4种核心形式的基础上,幼儿园辅以亲子活动、社会实践、节日活动、社团活动等多元化的形式。这些辅助形式围绕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对核心形式进行补充,更充分地回应了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3

依托“协同化”三角支撑关系

探索“六维联动”育人机制

“协同化”是指家园社三方协同的育人愿景,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在明确各自角色和职能边界的基础上,以文化育人的目标为导向建设教育共同体,有效整合利用多方资源,通过共商、共创开展育人活动,进而实现育人目标。

“协同化”的三角支撑关系,即幼儿园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履责、社会有效支持。我们建设由教师和各年级组家长组成的“齐鲁文化项目组”,以主题开展为任务驱动,挖掘齐鲁文化丰富内涵、梳理齐鲁文化核心内容、设计齐鲁文化教育任务、拓展园外活动补充教学,家园双线将齐鲁文化教育嵌入幼儿生活和游戏中。如:在游戏畅游日、亲子庙会等活动中,教师从整体认知与行动出发设计活动计划,家长从重点项目与体验出发补充活动计划,家长邀请泰山皮影传承人进园为幼儿表演“武松打虎”,剪纸艺术传承人带幼儿学剪窗花,非遗传承人一一解答幼儿的问题与好奇,丰富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多维经验。

“六维联动”育人机制指的是目标导向、团队建设、资源整合、任务驱动、对话协商和成果共享。这样的联动机制丰富了课程的实施路径和渠道,为协同育人带来更多的视角和可能性。在共同的价值认同中,三方搭建的育人平台发挥了“1+1+1>3”的效力,家园社在认知层面达到高度统一,提升了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程度,增加了社会对幼儿园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构建了家园社协同共育的新生态。

(作者系山东省实验幼儿园园长,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学前教育研究课题“齐鲁文化融入幼儿园项目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XQJY102]阶段性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04日 第02版

作者: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