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密集发力,市民享红利消费展活力
今年以来,青岛持续推出系列举措,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增效”
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头号任务,青岛加足马力提振消费。
先是在2月召开全市提振消费工作大会,提出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增效”的八项行动,紧接着在3月印发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方案,划定全年提振消费的实施路径,对促消费进行全面、系统地“谋篇布局”。伴随政策的落地,政企协同、主题多样的系列促消费活动接连举办,青岛消费新图景正徐徐展开——商品供给在优化,消费场景在更迭,县域居民的消费便捷度在提升。

“五一”假期,嘉年华·海信广场VILLAGE促消费活动吸引大量市民游客。丁倩倩 摄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青岛重点监测商贸企业的销售额实现11%的同比增长,以双位数增幅为开年以来系统性促消费行动添加了有力注脚。
加力扩围促消费
●今年以来,青岛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范围扩容。在前期将家电以旧换新品类从8类扩容至12类的基础上,于3月底再度将15类家装厨卫产品和7类家电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放大国补的消费撬动效应
●青岛与京东、苏宁易购等商贸企业联手开展网格式营销,通过进镇村、进社区、进单位等活动,让“红利”直达消费者,提高政策触达度
●开年以来,青岛组织发放5000万元零售、餐饮和文旅消费券,各区(市)也相继发放包含汽车购新、餐饮、零售等在内的消费券,加大政策补贴的覆盖力度,激发消费热情
●从今年初至5月6日,青岛汽车以旧换新超3.33万辆,家电及厨卫以旧换新超97.66万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超36.8万件,带动相关消费品销售额近90亿元
提高政策补贴密度
在消费者对商品消费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跃迁之下,青岛紧抓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政企联动加大政策补贴实施力度,同时推出零售、餐饮消费券等“自选动作”,推动商品消费提质升级。

入夜的台东旅游休闲街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实施力度上,今年以来,青岛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范围扩容。在前期将家电以旧换新品类从8类扩容至12类,新增3C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的基础上,于3月底再度将卫生洁具、家具照明、智能家居等15类家装厨卫产品和激光投影仪、蒸烤一体机、空气净化器等7类家电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放大国补的消费撬动效应。
在实施密度上,政府部门与商贸企业联手开展网格式营销,让“红利”直达消费者,提高政策触达度。比如,市北区组织华为、小米等头部品牌3C数码经销商,组建10余支专业服务队,开展18场校园行活动,掀起高校购机热;京东MALL举办首届员工内购会,以内部员工折扣和百万抽奖礼品,吸引5万多名消费者到场,活动当天客流量增加5倍,成交量提升12倍;青岛苏宁易购针对家政人员推出15款特价商品,并与家电企业组建“国补先锋联盟”开展社区行活动;海信家电率先启动“六进”系列活动,组织10个“六进”小分队进镇村、进社区、进平台、进展会、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直接送达消费者,为市民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以旧换新持续激发消费者购车热情。图为青岛一商场新能源汽车展台,消费者正在看车咨询。梁超 摄
在系列精准促消费活动推动下,青岛以旧换新持续发挥提振消费作用。市商务局最新数据显示,从年初至5月6日,青岛汽车以旧换新超3.33万辆,家电及厨卫以旧换新超97.66万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超36.8万件,带动相关消费品销售额近90亿元。
真金白银的补贴带动商品消费升级。利群集团家电销售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以旧换新对高端家电的销售带动作用尤其明显,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也能用更少的钱买到品质更好的商品。比如我们即将推出的一款极具性价比的空调,作为一款一级能效的产品,以前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至少在1500元以上,但此次在国补、旧机补贴、厂补以及利群补贴等多重补贴之下,该款空调的实际到手价格将低于千元。”
与此同时,开年以来,青岛组织发放5000万元零售、餐饮和文旅消费券,各区(市)也相继发放包含汽车购新、餐饮、零售等在内的消费券,加大政策补贴覆盖范围,激发群众消费热情。据崂山利群金鼎广场的一位餐饮门店负责人介绍,发放消费券期间,超三成客人结账时使用消费券,消费券的使用也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门店的客单价提高了10%左右。
提升新型消费成色
在消费市场,有一条心照不宣的规则——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在“90后”“00后”站上消费舞台中央的今天,什么样的新业态和新场景符合新消费主力的需求?
面对消费求新之问,今年青岛的作答成色渐显——从“首发经济”到“甜蜜经济”,从离境退税吸引“入境购”到内外贸一体化促成“买出口”,融合时代机遇、市场需求与城市特色三重要素的新业态、新场景,正成为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变量,推动青岛消费供给向多元化、个性化与国际化迈进,提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外贸优品青岛行”内外贸融合促消费首场活动现场。丁倩倩 摄
首发经济已经成为激发消费活力、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抓手。今年青岛计划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首店品牌引进,并对首秀、首发等活动提供不同程度补助,在更细致维度上培育壮大首发经济。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高能级首展首店、新技术催生的新业态品牌密集落地,从侧面反映出青岛首发经济的发展质效——国家一级文物北宋金银书画《妙法莲华经》全国首展在即墨区举办,三天吸引观展游客近5000人,带动当地购物、餐饮消费;海底捞旗下烤肉品牌“焰请烤肉铺子”山东首店在金狮广场开业,推出“白天烤肉、晚上酒吧”复合经营模式,为年轻人聚餐、娱乐提供新选择;京东奥莱青岛首店在李沧区银座和谐广场开业,将依托京东供应链优势,为岛城消费者带来“大牌低价”品质购物新体验。
同时,青岛通过业态融合以及数字化赋能,以创新消费场景激发传统消费业态的新活力。比如,在华表奖颁奖活动举办期间,青岛举办“山盟海誓浪漫青岛”集体婚礼,在“聚光灯”下提出打造“目的地婚礼”城市消费新IP,应对年轻消费群体对轻量化婚礼的新需求,进一步升级“甜蜜经济”的内核。与此同时,通过整合优质产业资源,青岛还联合互联网平台推出“购、宴、宿、恋、游、礼”六大板块,覆盖情侣约会餐厅、婚恋主题礼品、蜜月旅行路线等婚恋消费的方方面面。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旨在打造从恋爱到婚礼、蜜月全周期场景,以“婚礼+”打开提振消费的新入口。
国际形势的“变量”之下,作为口岸城市的青岛有了更多“变”的动能。特别是近期以来,消费市场在“入境购”与“买出口”的两大新趋势下集中显现“全球买青岛”以及“青岛买全球”的“跨境共振”,青岛也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其中,为买卖双方铺路搭桥,通过新消费场景的搭建释放消费潜能。
伴随“即买即退”的离境退税举措在全国铺开,叠加退税门槛降低、退税流程简化等便利化举措,为青岛打造北方国际消费高地提供了新机遇。目前,青岛已有42家商贸企业设有离境退税商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商务系统正积极抢抓政策红利,鼓励商贸企业积极在税务部门备案,扩大青岛“即买即退”服务面,同时鼓励老字号国货潮品参与其中,增加特色商品供给。
与鼓励“入境购”并行,“买出口”的场景也渐次落地。4月25日,青岛启动“外贸优品青岛行”内外贸融合促消费首场活动,政府搭台,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增加外贸优品曝光度,为外贸企业提供有效的市场渠道。活动现场,消费者热情高涨,多家商户货品售空。当下,青岛正鼓励商场超市、重点街区和交通枢纽等设立“外贸优品汇专区”,为岛城消费者广泛铺设可现场选购外贸优品的渠道。
完善商贸流通体系
只有好的商品供给还不够,让更多消费者“买得便捷”“买得舒心”也是提振消费的重点。今年以来,青岛县域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城乡商贸流通融合发展等方面“基建”短板不断补齐,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
在县域,以供销社为代表的商贸流通主力军正凭借供应链与物流配送优势,不断提升商品的品质化与商贸的标准化,激发农村消费活力。
4月13日,位于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的供销超市黄山店开业运营,辐射周边37个自然村。同月,西海岸新区还有管家大庄、塔山、理务关3家供销超市开业。西海岸新区黄山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董炳华介绍,供销超市采用供销社自有供应链进行集采集配,可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广受村民好评。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青岛市供销社持续放大自身在沟通城乡、促进消费方面的独特优势。4月上旬,青岛市供销社启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供销社县乡村三级商贸流通服务网络”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市供销社在全市已布局县级集采集配中心6个,镇级综合服务站24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01个,今年还将新建改造县级集采集配中心1个、镇级综合服务站7个,进一步完善县域商贸流通体系。
今年4月,青岛成功入围全国首批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公示名单,青岛企业转转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也一并获得试点企业“入场券”。根据试点方案,青岛将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创新流通方式。引导线下实体店铺优化布局,同时打造功能完善的线上交易平台,发挥转转集团等头部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和经营企业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运营水平。这无疑为青岛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开拓新的消费增长点埋下伏笔。
提振消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聚焦于消费端,青岛持续加力产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加码秩序规范与民生保障增加消费信心,长短线结合激发居民消费的内生动力。随着未来系列举措的持续落地、生效,青岛消费将展现更为强劲的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