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国残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耳与听力健康领域应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耳与听力健康水平。
听觉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耳聋和听力损失带来的困扰日益显著。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为解决听力损失提供了新思考和新路径。一方面帮助各类助听产品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另一方面也会对耳与听力健康领域管理和服务体系带来变革。比如针对已经听力减退或损失的人群,近年来的多款国产智能助听器都尝试了“AI+助听器”的新模式,用更低的价格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在干预阶段,也有很多实验室聚焦于听力测试和助听器验配,借助AI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在不降低听力测试效果的基础上,为大规模快速听力筛查提供了可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听力康复训练也有可能实现AI个性化,根据个体的需求和具体情况提高个性化康复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数据整合和动态持续能力介入后,从个体服务逐渐演变为群体防控,对于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网络覆盖的听力管理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当然,新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风险。数据隐私如何保护?算法是否公平?技术是否可靠?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依然需要加强监管,完善法规,真正让人工智能惠及更多的听力障碍者。
此次四部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耳与听力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入,将进一步构建覆盖“预防—发现—诊断—干预”全周期的听力健康管理体系,从不同层面帮助人们把听力健康真正管起来。《意见》的发布不仅是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健康挑战的正向反馈,更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体现。
方可